1927年12月27日,【畫舫璇宮】(Showboat)在紐約齊格飛劇院(Ziegfeld
Theater)首演。這部大膽創新的音樂劇,在當時讓百老匯劇場界為之轟動,
而美國音樂劇的歷史也從此改變,以「畫舫璇宮」為分水嶺,音樂劇在「畫
舫璇宮」(Showboat)之前與之後,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畫舫璇宮
」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深深影響了百老匯音樂劇的面貌。

在二十年代的百老匯,經濟的發展讓劇場界也是一片欣欣向榮,不過深受早
期綜藝秀的影響,當時百老匯的劇場演出一般被認定為一種「演藝事業」(
show business),而不是一種「藝術」(Art),這些表演的首要目標是追
求商業上的成功,而非藝術上的成就。在當時,音樂劇的作品常有深度不足
之憾,創作的內容也都大同小異,不外男歡女愛、功成名就,再加上華麗眩
目的歌舞,以及流行通俗的旋律,結合這些廣受大眾歡迎的表演元素,往往
就意味著票房上的成功。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樣的形容詞:「當時音樂劇最
嚴肅的題材,不過就是出身寒微的女孩,如何力掙上游成為百老匯的大明星
;或是身份懸殊的愛侶,如何排除萬難的結合。」這些音樂劇或是走風花雪
月的童話故事路線,或是追求花梢誇張的舞台效果,在創作風格上都是十分
雷同而膚淺的,藝術上的價值有限。
當時百老匯炙手可熱的作曲家傑洛米柯恩(Jerome Kern),以及年輕的填詞
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對這樣的作風並不滿足,
他們希望能有所變革,增加劇情的深度,加強音樂與戲劇的連結。於是在說
服大製作人佛羅倫斯齊格菲(Florenz Ziegfeld)之後,他們決定將當時的
暢銷小說<密西西比河上一艘演藝船的羅曼史>(A Romance on a Show
Boat on the Mississippi River)加以改編,搬上舞台。
僅管柯恩與漢默斯坦有著滿腔的熱情,但是原著小說的作者艾德娜費柏(
Edna Ferber)卻不認同這項改編的計劃。費柏認為,「畫舫璇宮」是一部
結構龐大,角色眾多的小說,同時原著中橫跨五十年的時空背景、延續了祖
孫三代的敘事主軸,根本不可能濃縮成短短三四個小時的舞台演出;同時她
也相信,以當時百老匯劇場浮誇膚淺的作風,「畫舫璇宮」也可能變 成一
齣充斥俚俗趣味與粉腿美女的平庸音樂劇。但是經過柯恩與漢默斯坦的再三
承諾,他們的誠意終於打動了費柏,同意將「畫舫璇宮」的舞台製作交給他
們。於是,一齣影響深遠的鉅構就這樣展開了。












Show Boat是一種航行在河區的演藝船,在大眾傳播媒體還不普及的年代,
這種航行於各個碼頭的流動劇場,是當時河流沿岸極受歡迎的庶民娛樂,
Show Boat上頭有演出的舞台,提供歌舞、演唱以及舞台劇的演出,所有的
演出與工作人員吃住生活都在船上,形成一個緊密的、近似家庭成員的團
體。「畫舫璇宮」的故事,就從航行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演藝船「棉花號」
Cotton Blossom)說起:


(註:「畫舫璇宮」自推出以來,數度推出重演的版本,甚至三個不同的電
影版本,每個版本都有若干的增修刪改,場次與歌曲的位置也有所調動,本
文所敘述的情節發展、安插的歌曲,係以
1995年百老匯的重演版本為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