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看過果陀劇場的【看見太陽】之後的心得,最近又看了果陀新戲,特地把舊文拿出來對照一番。

--------------------------------------------------------------------------- 
幾乎看遍所有果陀製作的音樂歌舞劇-包括「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天使不夜城」、
「東方搖滾仲夏夜」等劇-之後,我對於果陀的音樂劇,無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既定的看
法,或老實說,是成見。這些負面的評價包括:演員水準參差不齊、劇本改編常成為敗筆、
舞台與燈光設計缺少變化、以及詞曲創作不夠成熟等等。所以,在「看見太陽」開演前,
我是帶著挑毛病的心態走入劇場的。



但是在一百六十分鐘的演出之後,我必需承認,「看見太陽」是一齣許多方面都表現得可
圈可點的音樂劇。首先,我想居功厥偉的,是四個主要角色的精采演出。我常常覺得果陀
的表演風格,有太過矯情做作的缺點,但是在這次「看見太陽」的演出當中,由於選角得
當,使得全劇的四個靈魂人物,都能以自然生動、具說服力的方法呈現,我認為這是撐起
整齣戲的重要關鍵。

在國內劇場界,王柏森已是音樂劇演出經驗豐富的老將,此次在「看見太陽」中飾演崇拜
權力、邪惡又充滿誘惑力的黑幫老大,將這個角色自負、自我、享受墮落的特質詮釋得相
當成功,優異的唱功以及極具魅力的肢體表情,總是一出場就形成舞台的焦點。另外,飾
演心靈空虛之富家千金的林佳儀,以及純樸原住民兄妹的民雄、左戎,皆是以不具舞台劇
經驗的歌手身份參加演出,但卻都有亮眼的表現。編導尤其沒有放過左戎的好歌喉,劇中
諸如<越墮落越快樂>、<我不在乎>、<看見太陽>等需要高難度唱功的曲目,左戎的
]全力飆歌,總是令得全場頭皮發麻、掌聲不斷。而四名要角在第一幕結束前合唱的<看見
太陽>一曲,旋律單純優美,詞意流暢,十分精準的傳達四人糾結的情感,以及各自對未
來的不同期望,難得的是四個演員的表現默契十足、不分軒輊,是我對全劇評價最高的一
首歌。

其次是我對果陀原創劇本的肯定。回顧果陀以往的音樂劇演出,劇本的來源都是改編國外
的作品,如「大鼻子情聖-西哈諾」改編自法國著名小說、「吻我吧!娜娜」源自莎翁的
「馴悍記」、「天使不夜城」來自費里尼的電影「卡比利亞之夜」、「東方搖滾仲夏夜」
也是改編莎翁的「仲夏夜之夢」。我無意在此菲薄改編劇本是否應然,畢竟已經成功的作
品有其值得師法之處,改編劇本或者是忠於原作原味,或者是承襲原作的基本精神來加以
發揮,未嘗不會有優秀的表現,甚至還有青出於藍的可能。但是果陀以往的改編作品,總
是有著過大的野心,試圖在一齣劇中放入太多主題、探討太過複雜的角色心理,結果往往
是顧此失彼,造成劇情推展不流暢、角色的刻劃浮面而失真,欠缺說服力。

但是這樣的情形在「看見太陽」當中得到改善。「看見太陽」是果陀劇團首齣原創劇本的
音樂劇,以十分單純的故事軸線、簡單的角色關係,來舖陳一對原住民兄妹到都市尋夢的
故事。題材非常的本土化,設定在今日台北的時空背景,也讓編劇得以精準的掌握當代的
文化面貌與流行語彙。對觀眾而言,這樣的人物與劇情更具說服力,也更易引起共鳴。這
是這齣劇另一個成功的因素。


在掌聲之後,陽光的另一面難道沒有陰影嗎?以我的觀點,當然是有的。在詞曲與劇情的
整合方面,此次「看見太陽」的演出,明顯的觀察到主旋律已能貫串全劇劇情,達到彰顯
主題、畫龍點睛的效果,這已相當近似歐美傳統音樂劇(Musical)所慣用的格式與音樂
語彙,如果說國內音樂劇的發展目標,是向百老匯看齊的話,「看見太陽」的作曲可算是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不過在歌詞創作方面,我個人認為和以往幾齣劇沒有太大的差異,都
不是非常的精緻。雖然音樂劇歌詞的創作,往往要配合劇情發展,負有烘托情緒、甚至交
待劇情的任務,而會有較為口語化的情形,但這並不表示音樂劇歌詞不能更為洗鍊雋永、
追求更高的藝術成就。以這個標準來說,「看見太陽」的歌詞,應該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在舞台效果方面,由於國內演出場地的情況不像國外,一齣戲可以在同一個劇院長期駐留,
因此舞台與燈光設計朝向簡約輕便的方向發展,也是可以理解。國內的劇場觀眾自然不會
以「歌劇魅影」或「西貢小姐」這種驚人的舞台特效為標準,來對國內劇團的演出做同樣
的要求,不過在簡約象徵的舞台設計風格中,我想多加一點點巧思應該不算是過份的要求。
「看見太陽」的舞台設計,老實說是四平八穩得近乎呆板,部份場景的燈光設計也顯得缺
少變化。或許國內的劇場經營有許多成本的考量,但我認為音樂劇畢竟是在舞台上呈現的
藝術,舞台技術上的因陋就簡,使一齣體質不錯的劇失去了更為精緻化的機會,這是相當
可惜的一件事。
至於舞蹈,雖然「看見太陽」標榜是一齣「激情歌舞劇」,但我認為舞蹈表演無法速成的
專業性,一直是國內本土音樂劇的罩門所在,在這兒,就不多贅述了。
我記得曾經在廣播節目裏,訪問過果陀劇團的演出成員,她說:「請大家不要太苛責我們,
因為我們已經很苛責自己了!」這句話讓我反覆思索良久。的確,台灣不像紐約百老匯或
倫敦城西,有著近百年的音樂劇製作演出傳統,以及大量且多樣化的劇場工作人才。不過
也就是因為有著百年的落後,當我們試圖去製作本地發聲的音樂劇時,難道不應該有加倍
努力、迎頭趕上的覺悟與毅力嗎?我想說的是,台灣的觀眾對國內劇場的演出水準已經夠
寬厚了,但是劇場工作者也應該要有所自覺,一齣情節平順、各方面的表現在中等水準的
劇,或許已可以讓買票入場的觀眾滿意,但也應該從票房保障的基礎上精益求精,製作出
水準更高的作品,而非耽溺於眼前有限的成就。「看見太陽」這齣劇,已經改良了許多過
往作品的弊病,開始把事情做「對」,接下來,我們期待果陀劇場把事情越做越「好」。
唯有劇場工作者的持續礪進,與觀眾的支持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本地音樂劇的未來才有
可能真的看見太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